【全球安聯科技】數位化轉型跳脫數字謎團,還原真相開創新局(上)

2024-12-23

49

全球安聯科技的客製化服務,在做到快速退換貨的同時,也連帶出現產品數量難以控管的問題,在成本、毛利不明的情況下,管理者無法將帳面資料作為規劃策略的參考,更遑論明定公司發展方向。透過鼎新顧問針對痛點訂定改善機制,搭配數位工具協助轉型,才看見真正的營運數據及背後的問題。

由於全球產業競爭日漸火熱,客戶服務成為企業勝敗關鍵因素之一,舉凡客製化、數位化等企業轉型策略,皆是為了提升企業競爭力。然而沒有同步並進的話,很可能會造成一些執行與管理上的問題。而銷售區域橫跨中國、美國、印度、東南亞等國家的全球安聯科技,便發生了這樣的問題。




看不見的成本,吃掉企業營收淨利且影響決策

全球安聯科技是由安拓集團的張土火董事長,與一群專業口腔醫學教授、植牙專科醫師以及醫學工程、生物科技及醫用材料等專家學者共同設立組成。除提供產品,全球安聯科技亦具備設計技術和製程方法,擁有自有品牌Anker人工牙根系統的生產製造,也是國內有能力替歐美人工牙根大廠OEM/ODM代工之製造廠,期望能達到全球最大醫療器材供應商的領先地位。



全球安聯科技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醫師,為提供良好的客戶服務與滿足客戶需求,需要做到快速退換貨,導致人員經常急忙拿了東西就走,也來不及填寫單據,或僅口頭告知,有時甚至忘了說。倉庫人員未收到指令,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也不可能去調整更新,因此造成誤差。又或業務直接把退換的貨品放在自己桌上或置物間,忘了歸回倉庫,使得產品數量難以控管。


在財務報表上公司營收看似很好,但退換貨的數量並沒有一一在帳上呈現,也不清楚數字是否正確。全球安聯科技張雅欣總經理認為,帳面營收獲益不合理,況且財務也無法清楚解釋數字高低的原因,在這樣數據來源及影響皆無從得知之下,後續也很難進行策略調整。因此得先知道公司真正的營收,才能進一步做資金的預估及運用規劃。



拆解成本結構,直揭痛點對症下藥

全球安聯科技是鼎新的老客戶,在ERP系統等產品使用上頗為滿意,而鼎新在協助各行業轉型方面已行之有年,因此將這次專案委託鼎新顧問團隊。


針對專案目標,全球安聯科技張雅欣總經理說:「首先是成本不準確,毛利不穩定(70%-負利率)明顯有誤,成本過低失真,導致報價時僅能採市場行情價格推估,並無實際成本可參考。再來是庫存不準確,為提升客戶滿意度,營業單位必須快速提貨、換貨,導致不易掌握實際庫存數,也無法做出完善的庫存規劃。


除此之外,鼎新顧問在彙整全球安聯的營運痛點時,也看見管理上所面臨一些挑戰,整理出以下改善重點:

1. 成本核算與實際脫鉤

沒有精準的成本可參考,毛利亦無法呈現真實數據。且僅一條產線,部門費用無法明確劃分歸屬。


2. 工時蒐集不準確

未收集完整的生產工時,實際生產工時與當月報工工時有極大落差,影響分攤的合理性。


3. 難以掌控實際庫存

營銷單位快速提貨、換貨,導致成品隨處堆積,且用人工紙本重複管理,不易掌控實際庫存數量,增加呆滯及報廢風險。


全球安聯科技的倉管副理說,每次業務需要拿取物品就會直接找倉庫,對於馬上要完成對方的急迫要求備感時間壓力,且必須要放下手邊工作去支援業務需求,還得每天盤點須填寫紙本庫存表,若有臨時更新,也須配合業務。


另外,業務辦公室裡還有一處置物室,用來放置臨時退換貨的物品,但倉管人員無法直接管理,若業務後續有需求時,可能早就忘了原先置物室裡有貨,而又向倉管索要。這樣需求重覆之下,使得業務堆積產品形成呆滯狀態,也不知是否還能用能賣,導致得再生產新的產品,增加成本。



鼎新顧問掌握相關資訊後,針對成本結構進行料、工、費用及毛利率分析,找出各自解方。


▉料的成本問題

不同包材共用相同品號,有些改了標但品號照舊,僅註記而已,但後續又容易算錯。且客戶若換包裝、更換主要配件需求,皆以同料號重工,導致成本起伏不定。即使知道成本過低,也只能用市場行情價去推算,沒有實際數據可參考,無論是更好或更差皆不知。


解方:BOM產品結構重整、品號拆分

建議將高單價原材料納入BOM、歸屬製令,不同包材拆分料號。從前不論金額高低都以製費分攤,現已回歸材料成本,不同包材拆分料號,間接達成帳與實務一致。


▉工的成本問題

此方面分為兩大問題:

1.工時

報工不即時,製令單上有多道工序,但人員總是到最後一關才執行,導致SFT(即時生產資訊追蹤系統)未能即時進出站,呈現「秒進秒出」的不實狀態。且有事後加班補單、工程師的調機時間未收集等漏失,時差短則1小時,長則3天皆有。


2.薪資

全人員(包含主管)薪資均一同分攤,全公司僅單一產線,但像植體底座不需要經過調機,只需要清洗和組裝,因此不應分攤到調機工程師薪資費用。


解方:人員薪資來源重整

1.拆分直接人員、間接人員,將每一部門主管(間接人員)分攤至對應的生產線,改善以往將間接人員(主管)薪資一併平均分攤至產線的問題。以前未收集調機人員的工時,現在增加調機人員報工時間,並納入直接人員成本。至於SFT的問題,是由於生產人員無法時不時到電腦前操作系統,後來導入條碼較為便利,可即時執行。


2.原本僅單一生產線過於粗略,無法細分產線成本,後來拆成四條生產線,分為製造一部、製造二部、廠務部和品保部,並將生產人員的薪資歸屬到有實際報工的產線,各職務人員薪資便顯現差異了。未分工前,每單位人工成本均為79元;分工之後,部分人員如工程師薪資較高,成本也較高,就不會是平均的79元了。


依照不同項目,人事成本佔比合理化後,也有不同的差異:

●植體:28%→39%(全製程)

●配件:42%→29%(僅經過製造一部)


▉費用的成本問題

以往人工組裝、包裝、甚至是人工檢驗都分攤一樣的水電費用。且盒裝植體中的耗材買入時即認列製費,不規律的購買導致製造費用不均等認列,使成本失真。


比如包材一年買一次,變成年初一月的成本特別高,當月淨利特別低,後面的月份卻無負擔成本,這其實是不正確的。刀具也是如此,買進時直接列入帳面(未用但列入費用)。此外,仿單因規格語言不同,印製成本相差達40%。由於品號/BOM基礎資料系統內尚未完整,這些未完全算在BOM表裡,以致材料歸屬不正確。


解方:合理分攤部門費用

水電依機台使用瓦數作為分攤比率,租金使用坪數作為分攤比率。低價物料採當月實際發生認列,例如刀具等費用,後來以領用才認列為製費。包材、仿單等也皆有放在BOM裡。


▉毛利率的成本問題

成本不準確導致毛利率不穩定(70%-負利率)不合理,無法參考。


下一篇將完整說明鼎新顧問團隊為全球安聯科技執行轉型專案後,得到了什麼樣的成效!

智慧製造趨勢所

2,034 Followers

製造業要如何做到數位轉型? 數據如何驅動智慧製造? 在這裡,我們分享智慧製造的概念、架構和應用,和你一起深入了解,更多製造的智慧!
知識主題
醫療器材業
採購/庫存/成本管理
生產資訊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