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王時成顧問
85
談判是一門需系統學習的學問。點對點談判僅屬戰術層面,無法長期制勝;談判專家需運用系統化談判與智慧博弈,制定有效策略以達成雙贏。與化解溝通衝突不同,談判需深厚學理支撐,如同庖丁解牛與佈局棋局,方能靈活應對、創造價值。
簡單的談判,人人都會,所以許多人因此錯過成為談判高手。上課時,我常跟學員說「談判能力是天生的,談判技巧需要後天學習」,不要以為談判很簡單,談判是一門學問,我特別提醒大家不要只學「點對點談判」,談判專家要學會「系統化談判」與「智慧博弈」。
「點對點談判」屬於戰術性談判,有如戰爭過程的機遇戰或是一場戰役,「系統性談判」則屬於戰略性談判,比如一場戰爭,歷史上,國與國打仗,常見的結果是「贏得無數戰役,最後卻輸掉戰爭」,可見戰略部署比機遇戰術重要。
例如(1):採購砍價成功,但供應廠商卻無法如期交貨而造成生產線停工待料,得不償失。
例如(2):顧客砍價成功,但水果行老闆賣給顧客的橘子是次級品。
例如(3): 川普對大陸祭出增加關稅10%,最後有可能造成美國國內物價上漲。
例如(4):貢獻度列為本公司第2級的工廠採購要求我們降價5%,不降價就轉單給另外一家我司的競爭者。本談判案例不能使用點對點談判思維,必須使用系統性思維,使用系統化談判策略,並使出智慧博弈手段才能做出高效的談判。
化解談判障礙與化解溝通衝突不一樣,化解溝通衝突比較簡單,例如:
第一階段先引導對方達成「求同存異」
第二階段使用認知說服法「從異中再求同」
第三階段促使雙方「擱置爭議,尊重差異」,不再繼續爭執。
談判比溝通要複雜許多,必須學好學理,像庖丁解牛一般,了解牛的骨骼結構,筋肉的結構,才能輕而易舉地解剖一頭牛。也像下棋必須熟悉棋理,方知如何佈局,如何應棋,包括如何進攻,如何防守,如何在殘局中獲勝。
雙方同時各出一招,即是一個GAME,亦稱一次賽局、一次博弈。賽局理論是一種「博弈中的策略性思考」,通過「策略推估」、尋求自己的最大勝算或最大利益,從而在競争中求生存。
賽局理論的核心思維:
1.「以對手為導向」思考談判策略
2.「情勢不可為,採取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以保住最佳結果(納許均衡解),如同MINIMAX 理論,與其不勝、不如求不敗。
學談判與學溝通不一樣,學談判一定要打好專業的學理基礎才能發展系統化思考,擬定最優談判策略,而不是只會點對點化解衝突而已。
中華談判研究發展協會歡迎大家加入會員。創會理事長王時成希望人人成為談判大師!
想要進階學習《談判技巧、領導力》,推薦您相關課程與書籍資訊
【面授課程】
【推薦書籍】
談判大師ing
57 Followers
談判技巧
四月講座:台積電採購談判兵法
(一)台積電採購兵法與經驗分享;(二)談判槓桿效應之運用: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地球
談判大師ing
5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