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數據蒐集後,以SUPA建構數智工廠,穩定機台生產 - 第一集 概念說明篇

2024-11-15

19

生產工廠是個很複雜的有機體,機台設備如同人的身體一樣需要注重健康,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數據,在生病早期可以及時發現病症,且依照不同狀況或時間場景做調整,而非盲目遵循SOP,因此建議以「SUPA」機制來執行。

在生產工廠不管是生產機台、量測機台還是公用設備,機台設備都是工廠的關鍵核心機台雖然是機器,但機台就像人一樣總會(短期)生病或(長期)衰老傳統工廠是靠老師傅的經驗人為處理之現在較先進的工廠開始透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機聯網蒐集感測器與機台數據,並使用各方案的AI模型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或者自己用Python寫程式分析來提升競爭力但大多數卻沒有較完整的機制導致成效無法充分發揮


本文是就東海大學 周忠信教授所原創的一套方法論SUPASensing、Understanding、Planning、Acting),分享如何善用讓工廠逐步數智化以穩定機台生產強化獲利與競爭力 



以保持身體健康來說明

生產工廠是個很複雜的有機體,機台設備如同人的身體一樣需要注重健康。所以我就先以保持身體健康舉例簡單說明。如圖一所示,身體健康是大家最在意的事,但健康與否不一定看得出來,得有數字才能確保健康。所以我們平常會量體溫、血壓也會定期做健康檢查,其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數據在生病早期可以及時發現病症【SUPA的S (Sensing)】


圖一. 建構數智工廠的SUPA機制以穩定機台生產


然而大多數時候,病症並不是病的根本原因就像發燒不是病因一樣我們必須要找出引起發燒(病症)背後的病因【SUPA的U (Understanding)】才能確實治療、恢復健康


通常知道了病因後,醫師都不會建議直接「吃成藥」吃成藥在工廠裡就是盲目遵循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況與外在環境也不相同,需要由醫師以其專業綜合各種數據後,因時制宜的規劃療程開藥治療【SUPA的P (Planning)。例如同樣是高血壓,因應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服用的降血壓藥就會不同。


而且在初期嘗試一小段時間後,還得按照治療成效與副作用,進行換藥或增減劑量。隨著季節變化例如冬季嚴寒,也得動態調整劑量,甚至於更換藥物。這就好比不能照著計劃下棋一樣,因為每下一步棋後對手的回應都會造成棋局改變,必須走一步「算」一步,因應每一步後的新狀況,再重「算」新的最佳解後再因應之,才能贏得勝利


延伸閱讀:如何讓設備保持穩定生產,並提高加工效率?


最後,就算是確定最佳療程並開了藥,也並不等於完成了治療因為做了對的事情也得把事情做對【SUPA的A (Acting)】。例如看似簡單的按時服藥,但若對象是老年失智者,就難以只依靠患者把吃藥這件事情做對。現在的工廠所面臨的問題也很雷同,因為缺工以致企業徵才、留才困難,使得人員條件門檻降低或訓練不足,造成產線人員素質逐漸下降,所以,知道了對的事之後如何確保把事情做對,看似簡單卻著實很關鍵


總而言之,對於保持身體健康相對於工廠就是穩定機台生產的這一連串動作,我們需要的是完整的一整套機制,從病症偵測、找出病因,到如何開藥做因應優化,直到按時吃藥讓損失降到最低,這就是東海大學周忠信教授所原創的SUPA機制,後面我們細細探討。


延伸閱讀:如何應用IoT,快速提升製造現場OEE?



數位化:這是一切的基礎

在切入SUPA之前,我們得先做數位化基礎建設。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數據就沒有管理,就如同要確保身體健康,我們得量體溫、血壓蒐集數據一樣,我們要確保機台健康並在異常的早期及時偵測與因應,我們也得數位化以蒐集相對應的數據。


首先,工廠之所以會購買並運轉機台,無非是要接訂單後開動機台生產,如期如質交貨給客戶來賺錢。因此相關的數據例如訂單、原料與工單等IT數據(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技術),得透過SI蒐集(System Integration,系統整合)。


機台主體數據則是透過機聯網技術,讓機器說話取得數據。而額外加裝的感測器例如振動,或是工廠環境參數例如廠房溫度,則透過物聯網技術蒐集。這二者我們常統稱為OT數據(Operational Technology,運營/操作技術)。


有了這些數據只是做到第一步「數字化(Computerization)」,如圖二所示,接下來還得聯網化(Connectivity),並按其前後因果關係,勾稽串接整合,如圖三所示。

圖二. 物聯網/機聯網的OT數據與系統的IT數據因果整合成為全方位數據


圖三. 因果整合才能以果推因找根因、以因預測果來優化


例如有了訂單才會開動機器並設定加熱器加溫到幾度,所以訂單的製程參數值就是「因」,加熱器的設定值就是「果」;而加熱器啟動後溫度開始上升,溫度感測器的數據又是加熱器設定值這個因的果;而機台生產是否是良品,其實機台本身是不知道的,得靠品質檢驗的數據,也因此得把成品檢驗(OQC)的果,串接回機台的因。


如此總總,當我們把眾多數據的前後因果整合後,才能夠在出問題時以果推因,找到根本原因(根因);也才能在建立模型後以因預測果,透過動態微調因來優化果。


延伸閱讀:掌控全方位機台行為數據,落實數位轉型之路


智慧製造趨勢所 | 頻道大賞

521 Followers

製造業要如何做到數位轉型? 數據如何驅動智慧製造? 在這裡,我們分享智慧製造的概念、架構和應用,和你一起深入了解,更多製造的智慧!
知識主題
缺工議題
IoT物聯網/機聯網
設備數據
生產資訊
AI企業應用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