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數據蒐集後,以SUPA建構數智工廠,穩定機台生產 - 第三集 滿屏幕Error Code之傻眼篇

2024-11-15

16

滿屏的Error Code令人無從判斷問題(病因)之所在,只能一個個確認,不但浪費了不少時間與產能,也會耽擱很多重要的訂單或急單的達交。然而,病症並不等於病因,偵測到病症後就要把病因找出來,傳統工廠常常是靠SOP與老師傅當下推論,但由於機台內機構與管線設計,病因常會產生多個病症,其發生時間很不一致,或長或短,陸續發生,或不一定發生。

上集談到工廠日常生活中常發生的機台故障排除場景,如何以SUPA機制的P (Planning) 走一步「算」一步來智慧因應。這集我們來談談工廠偶爾會出現的滿屏幕Error Code之傻眼篇。


工廠的機台設備偶爾會出現比較恐怖的場景,例如機台亮紅燈顯示異常,畫面冒出Error Code(病症)。正當準備處理時,忽然又冒出第二個Error Code,然後是第三個、第四個,最後是滿屏的Error Code,看了就傻眼,根本無從判斷問題(病因)之所在。只能一個個確認,不但浪費了不少時間與產能,也會耽擱很多重要的訂單或急單的達交。

圖一. 建構數智工廠的SUPA機制以穩定機台生產



病因常會表現出多個病症

一般來說,機台是由很多模組所組成的,如圖二所示,而模組往往又有很多個別零件。這些零件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不會動的,類似支架或機構;另一類是作動零件,比如說馬達、加熱器。而機台經常出問題的,往往都是作動零件。


但作動零件一般沒有數據,數據都是來自於感測器。每個作動零件可能關聯到好幾個感測器;而感測器同樣的也會關聯到一個或多個作動零件,屬於多對多的關係。


所以當作動零件例如馬達、加熱器故障(病因)時,就會反映在所有相關的感測器的數據上,這就是Error Code(病症)。但因為彼此間並非都是電器訊號,反映往往需要或長或短的時間差,因此讓人感受到特別複雜。

圖二. 病症與病因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舉個例子來說,如圖三所示,有個泵浦馬達壞掉了(病因),馬達轉速就會降低,於是管線中的流量就會跟著降低,因此管線的流量感測器數據就會超標(過低),於是第一個Error Code(病症)就會冒出來。


當流量變低之後過了幾分鐘,管線後端得用液體降溫之物件的溫度就會過熱,於是溫度感測器數據也會跟著超標(過高),出現第二個Error Code(病症)。如此以往過段時間,當然就是滿屏的Error Code了。

圖三. 多個病症與病因的對應關係示意圖



U (Understanding) 理解數據

總而言之,病症並不等於病因,偵測到病症之後,接下來就要把病因找出來。傳統工廠常常是靠SOP與老師傅當下推論,大多數情況下這招有效。但由於機台內機構與管線設計,病因常會產生多個病症(Error Code與透過機聯網蒐集的數據偵測到的都算),頭痛的是各病症的發生時間很不一致,或長或短,陸續發生,或不一定發生。


因此當平常較少出問題的主零件(往往就是關鍵零件)出了問題,一堆或同時或前後的Error Code滿佈在屏幕時,若沒有系統性的推論,說真的,只能試錯 (Try and Error)。其實透過知識封裝比如FTA或DMLD(動態主邏輯等演算法),是可以對多個病症來推論可能的病因。


延伸閱讀:數據品質3特性,強化現場OEE,讓機台說出真相!


舉個淺顯例子,比如說有人反應對外網路斷了。不應該馬上急著跑去修,而是應該先確認狀況,這是單一個案問題?還是一整層樓斷網?或是整公司都斷網了?


透過分析就可以估算出,這到底是個別電腦的網路卡問題,還是樓層的Switch/Hub出問題,亦或是對外Router/防火牆出問題。第一步先蒐集數據後理解數據分析問題狀況,才不會東奔西跑疲於奔命,最後才發現原來問題就只是某個東西壞了。這也是我們需要SUPA的U (Understanding)來協助理解數據,透過機制或方案推論病因,才能對症下藥,盡快處理機台異常,以穩定生產的緣故。


延伸閱讀:二代現身說法,機聯網如何讓製造工廠智慧轉型?


智慧製造趨勢所

520 Followers

製造業要如何做到數位轉型? 數據如何驅動智慧製造? 在這裡,我們分享智慧製造的概念、架構和應用,和你一起深入了解,更多製造的智慧!
知識主題
AI企業應用
缺工議題
IoT物聯網/機聯網
設備數據
生產資訊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