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潘孟絹
1k
借勢ESG,再創醫藥產業優勢利基,提升國際競爭力!
醫藥產業給人很乾淨的印象,原因是醫藥行業產品生產、保存、運送的過程要求100%的無汙染,確保醫療使用時的無害及效用。但沒被汙染並不表示低耗能,雖然生醫產業不是重點碳排大戶,但在能源消耗上也沒有在客氣。
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團隊根據2015年全球企業碳排數據分析,跟汽車產業相比,全球生技醫療產業一年碳排量高達5200萬公噸,高於汽車製造業的4640萬公噸。若從經濟規模考量碳排與營業收入的關聯,全球生醫產業平均每創造一百萬美元收入,需排放48公噸二氧化碳,相較汽車製造業(約31ton)高了55%。醫藥產業從實驗室研發、藥廠生產到醫藥裝填、物流配送流程,皆需嚴格控管溫度、濕度、氣壓,對於環境標準要求非常高,為了維持條件,耗能往往是其他產業的二至三倍。
因應ESG議題,全球很多藥廠已開始著手因應。像AZ、輝瑞、默沙東等分別宣布在2025~2030年從減少碳排到到碳中和,AZ甚至要做到價值鏈負碳排,也就是除去的碳將比製造的碳還多。遠超過國際規範的減排要求。另外嬌生還訂定”供應商行為準則”,從整體供應鏈去降低的碳排放。
全球知名大廠都已經動起來了,可是因醫藥產業對於產品生產、保存、運送的過程要求100%的無汙染,或者在藥物開發過程中必須嚴控溫度及濕度等條件,可以說有非常多不可動的條件,這樣子企業該從何處著手減碳呢?
要減碳,可以從藥品的生命週期進行評估,透過製造技術、化學藥品的選擇,以及製程步驟的控制,從流程設計減少耗能和排放。也就是研發更環保的產品、減少公司運營和價值鏈中的碳排放、投資可再生能源效率之措施、回收和減少用水及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各種活動。其中最簡單的是提升能源運用效率,也就是同樣功效下選用比較節能的裝置設備。但這個方式有它的極限,所以需要採取加強的手段,就是改善製程與生產形態。像是近年來,全球大藥廠逐漸投入連續式生產取代傳統批次生產,相對碳排量減少7~8成,算是在改善碳排現況上下了重手了。
當各種節能減碳措施已到臨界點,如果以淨零碳排為目標的話,可以採購綠電或碳權等來達成。
拉到台灣來看,企業如果想著手節能減碳,可以重新審視整體設備配置與生產流程,評估可以從何處優先做起。像台灣最大針劑製藥廠南光製藥,他們在廠內加了閃發蒸汽回收系統,把製藥過程中用來殺菌,最耗能的水蒸氣「回收回來」,供給廠房中需要水、需要熱的地方,一年節省10%的蒸汽用量、省下250萬元天然氣購置成本。他們也將工業重油鍋爐汰換成天然氣鍋爐,不需要耗電預熱重油,鍋爐風車改為變頻更省能源。新的天然氣鍋爐操作管理更加安全簡便,可監控壓力、水位、導電度、定時自動排放,二次用水的回收,一年再省下約30萬元的天然氣購置成本。
不僅醫藥行業,更廣泛來看,大多數的企業在ESG的E環境議題中,大多會先從節能這塊來著手,比如說使用節能建材,裝置太陽能設備或建置儲電場…等方式,或者是在地採購在地生產…等方式,都是有效的方法。
再來是台灣藥廠過去主打本土內需市場,專供國內健保市場。近年來技術越來越成熟,也開始拓展外銷市場,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出口金額也算屢創佳績,顯然已打進「世界盃」了。再加上提供大藥廠原料藥或著是代工CDMO委託製造,必然跟國際醫藥產業勾連越來越緊密。
在國際碳排相關法規外,各大藥廠也設有集團減碳與採用再生能源目標,而生技製藥公司營運本體的碳排量只占總量的3%,但上游供應鏈與研發端的碳排量卻占了61%,因此若要推行淨零排放,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脫碳將是關鍵。這些大廠推動內部淨零碳排,下一步就是要求供應商減少碳排,如果要做這門生意就逃不掉。
雖然現在大家可能對於ESG都還在觀望階段,但其實這已經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議題,政府其實陸續針對ESG也有相關的政策開始推動,未來ESG就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要怎麼做。
另外因為醫藥行業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在S社會方面,像是給予更適當藥品,以減少藥物浪費,或者更加注重患者對高額醫療支出的負擔能力,避免患者因重病而陷入家庭財務困境…等的「精準治療」,也都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地方。
我們應該要更全面的來思考規劃,以使公司能夠永續發展,尤其是外銷為主的台灣,在這塊更因提早規劃及因應!
邀請您每個雙周三下午三點
一同透過30分鐘的時間,速讀醫藥行業產業重點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報名收看 https://reurl.cc/gZrb37
節能是長期策略,並非短期手段!
想了解自身ESG程度嗎?《ESG之企業碳排管理執行力評量》讓您掌握排碳狀況
生技醫點通
244 Followers
延伸閱讀
生技醫點通
24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